北京大学私募股权培训班
课程内容
您当前位置:北京大学私募股权培训班|PE班|PE培训班---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北京招生办 >> 课程汇总 >> 私募活动 >> 浏览文章

IPO关闸三成PE机构成僵尸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最近很多PE(私募股权基金)都忙着转行去了,不是去搞房地产基金,就是去搞定增基金去了。”昨日,一位创投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句话道出了在 IPO关闸一年后创投的生存现状。在这一年关闸的日子里,创投经历了“史上最严财务核查”和“撤单潮”,多家创投机构、百亿投资资金“败北”,并购规模超历年水平等事件……对于创投来说,这一年就像是从天堂到地狱走了一回,而如今黑夜已燃尽,黎明尚未知在何方。

  三成PE成“僵尸”

  “随着IPO关闸的时间越来越长,随着行业内外有形无形巨大压力的持续逼迫,除了一些实力雄厚、尚有‘余粮’的创投机构还撑一两年外,大批的PE机构都在紧急地撤退,只留下一个又一个‘僵尸PE’的空壳。据我所知的,死掉和变成‘僵尸PE’的大概占据了三成。”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梅健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IPO关闸以来,整个创投行业陷入最艰难时期,由于IPO的关闸,募、退的阻碍使得众多PE资金链断裂,业务难以继续,主要表现出两种情况:一种是公司GP(一般合伙人)与LP(有限合伙人)的关系仍然存在,但是GP不再做项目,并帮助LP将手中的项目出售殆尽,公司只剩下了一个壳。这被行业称为“僵尸PE”。另一种则是直接与LP撕破脸,结束公司经营。

  “而还有五分之一PE都忙着转行去了。”梅健说道。他告诉记者,最近他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PE基金都另谋出路去了。“不是去搞房地产基金,就是定增基金去了。”梅健说,“这也是IPO关闸后流动性问题无法流通下创投的无奈之举。无法流动就等于无法套现,无法套现就不能支撑。很多基金已经连管理费都支付不了,经营难以为继,只好转型去做别的,像搞定增基金就能流动,否则在黎明来临之前就已经死掉了。”

  “我还有两个朋友,原本是从实业里来的,是电子工程师,跑来搞投资搞得挺好的,但现在搞不下去了只好又回去搞实业了,开电子厂。”此外,梅健还指出,无论是哪个创投机构,投资大幅度减少的占了百分之百。“去年投一个亿,今年最多投2000万,投资幅度缩减了80%。”

  部分有限合伙人或消失

  “以前我们在募资时,绝大部分资金都是来自于散户,都是有钱人在参与。但自IPO关闸后,部分散户已经永远地消失掉了。”基石资本合伙人陈延立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叹道。他表示,IPO的关闸,对于创投来说,募资方面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

  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市场共有8247家LP,其中,富有家族及个人LP共有4138家,占LP总数的50.2%。

  “以前只要有好的项目,去跟别人说,立马就会有人要投,但是现在去跟别人说要募资,都没人相信了。”陈延立表示,这一方面是IPO关闸后,投资周期拉长,项目看不到退出的道路,故事不完整了,也就很难再讲下去。另一方面,由于股市从6000多点一路狂跌至如今的2000多点,即使能够上市,IPO退出的回报也远远不如当初,几天就赚几十倍的IPO神话早已不复存在,这些都大大影响了这些散户LP的投资信心。

  “所以现在有钱的人,都去投房地产基金或者信托基金了,还有谁会把钱投在这里。而这些失去的散户LP,即使IPO重新开闸,这部分热钱也很难再回来了。”

  也正因来自LP与资金面的压力,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拟上市企业开始热衷于并购和借壳上市。据清科集团数据统计显示,仅2013年三季度,中国企业的并购总额已然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在整个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便是,“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活下去。”“如果IPO再迟迟不开闸,我们或许也要转型去干别的了吧。”梅健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