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华兴资本科网IPO摇篮 携博雅首单亮相

博雅上市,华兴资本团队与博雅CEO张伟在港交所合影
冀港灵活“开门” 抓紧新经济机遇
旅游网站“去哪儿”创今年美国中资概念股IPO首日最佳表现,博雅(00434)在香港成为今年冻资王,他们背后有同一推手:投行“华兴资本”。
2004年于北京创办华兴资本,现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的包凡接受本报专访时称,华兴过去9年成功源自“认准一条路”,就是服务新经济中最优秀的创业者和企业家,成为他们资本市场的代言人,包凡亦希望香港能逐步成为内地科技公司的首选上市地。
“按照雷军(内地小米科技创办人)的话来说,风来的时候,是个猪站在风口也能飞起来,也就是所谓飞猪理念,正好我们幸运地就站在这个风口。”
相较千禧年 目前泡沫“差几级”
今年来科网故事备受资本市场追捧,包凡说,华兴就是随互联网而起,中国互联网基本面还是很健康。2012年华兴完成交易金额20亿美元,今年预计将升至40亿美元(约312亿港元)。
“资本市场肯定不是理性,是一个泡沫形成、一个泡沫破裂的循环,更加重要的是基本面。中国真实正在发生的一件事是,新经济不断切割传统经济的蛋糕,而且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将蛋糕做大,从长远角度来看对这个行业很乐观。”
9年前尚未创办华兴的包凡,曾带领亚信成为纳斯达克首家上市的高科技公司,他笑称“和2000年比,泡沫差好几个重量级。亚信上市定价10亿美元,当天翻4倍,当年一家亏损2,500万美元的公司能市值40亿,至少现在还有实在的东西。”
走在前列的互联网公司仍以美国为主要上市地,连港交所(00388)行政总裁李小加都坦言,基本原因就在于美国并无盈利要求。
博雅作为华兴在香港IPO市场的亮相之作,包凡说接手这单交易的出发点就是希望有更多的科技公司将香港作为首选的上市地点。
“对香港监管机构也是一种考验,如果你放开这个门,不是说将上市标准放低,而是说更灵活,机会在这边。当然他们担心开了这个门,会不会有人滥竽充数,我觉得机会和挑战并存。有时候,说故步自封有点过,但不迎接挑战就没有进步。”
倡加强披露监管 代替盈利要求
包凡称,反观国际大型交易所就上市规则而言都较香港灵活,“当然香港可以说,你可以去创业板,但是创业板没有流动性,人家去干嘛,去了没有意义。”
在他看来,香港可像美国加强披露监管,让市场去做决定,而非设置盈利等硬性要求,甚至大胆提议可将创业板分拆出去形成竞争。“香港创业板是主板下面的小弟弟,这个思路是不对的,你看美国纽交所和纳斯达克是竞争关系。垄断有效率,但反过来缺乏创新。”
“我的客户10个里7个仍选美国上市,3个选香港,反过来才合理,没时差、文化差异的香港才应该被视为home market。”
华兴亦已将证券业务总部设在香港,且于去年9月获得承销牌照,“未来你会看到更多交易,我们有个衡量标准是上市中国互联网公司一半要是华兴的客户。”

“赌对”创业者 成功关键
华兴创办初衷是想做中国创业者的投行,如何选对创业者成为其成功关键,包凡说,“人比事重要,只要人是对的,都能把事完善。”
奇虎创办人周鸿祎便是包凡认为华兴赌对的一个人,“周鸿祎刚开始做奇虎时的事和现在没啥关系,一点关系没有,但他就是我们认为在他的年龄段内地最顶尖的5个创业者之一,哪怕最开始不太靠谱,总能找到一点靠谱的事来干。”
现在纽交所上市的奇虎,市值逾1,600亿港元,亦与雷军的小米一起,被视为追赶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三大巨头速度最快的公司。今年8月,华兴刚协助奇虎完成6亿美元可转换票据的发行。
而对于华兴这盘自己创立的生意,包凡笑称短期目标是5至10年后能退休,减少对他这位创始人的依赖。“像一个政治制度,最起码能从以前的王国变成君主立宪,我就可以退位。”
现时拥有百余人团队的华兴,连续7年为内地最佳新型投行,包凡称对未来没有规模数字上的追求目标,“我追求的目标是怎样将中国最优秀的创业者聚集到华兴的平台,当我做到这一点时,商业上收入都是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