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致香港天使投资人的1封信做人要厚道 别贪心
这是一封致香港天使投资人的公开信,也是一组文章中的上篇。下篇将涉及天使投资人与资深创业者给首次融资的创业新手的建议。
香港的天使投资人,知道当地创业者与初创企业对你们的看法吗?我与他们进行了交谈,希望通过分享他们的评论和建议,我们能共同推动香港创造一个更具活力的创业与投资环境。本文并不只是给让少数敢言的个人提供了宣泄的渠道,也是为了在香港的初创社群中培养一种对话与学习的氛围,从而带动更好的投资机遇、更加成功的企业,以及更加满意的投资人与创业者。希望这一讯息能够在你们——香港天使投资人——试图结交创业者以提升投资价值的过程中有所助益。
做人要厚道
香港初创社群的圈子很小,一有风声就能很快传开。有时候,投资人最终选择不投,或者投钱以后在管理问题上与创始人发生分歧,这些都会让创业者耿耿于怀,但错不在投资人。不过,现实中还有一些底线是投资人不该跨越的。有创业者跟我说了这样的事情,推销某创意后被回绝,事后却发现,其中一位天使投资人雇人搞起了类似的业务。还有创业者讲到,一旦交易达成,投资人就不再客气,令他们有种被宰的感觉。投资人应该努力与创业者培养互信,不但要给予公平的对待,还要让他们有一种得到公平对待的感觉。否则投资人就可能会被整个社群加入“黑名单”,或者如Makible(一家专注于3D打印与创新制造技术的硬件初创企业)的乔纳森·布福德(Jonathan Buford)所言,“你很快就会声名扫地,没人再会带着创意来找你。”
不要模棱两可
如果投资人纯粹是对你的创意不感兴趣,理性、成熟的创业者一般也都不会介意,但优柔寡断是他们绝对无法容忍的。“一位投资人能做的最让人头疼的事情,就是当断不断,让人进退两难。”Divide(该初创企业帮助保障公司数据安全,尤其是针对智能手机上的公司数据,因这些设备总是难免被用于个人用途)首席科技官兼联合创始人大卫·朱(David Zhu)说,他补充道,“投资人应当机立断,明确表达自己的决定。如果决定拒绝,就应该让初创企业将问题解决以后再回来。这需要创业者心理足够成熟,能够听取切中要害的反馈意见,然后着手解决问题,但这样就应该很明确了:这正是值得投资的创业者。”
投资于团队而不是公司
虽然精明的投资人长期以来就认为,他们所投资的与其说是特定企业,倒不如说是创业团队和巨大的市场机遇,但许多投资人仍然注重公司本身的价值,无论究竟是什么团队在掌舵。
在线房地产门户网站Spacious的阿西夫 加富尔说,“和硅谷的天使投资人不同,香港的天使投资人并不会从长远角度来衡量一家公司。在硅谷,从一家公司早期阶段就介入的投资人认为,他们更多地是在投资这家公司的创业团队,而不是公司本身及其知识产权。大多数公司到最后都会改变主攻方向,比如说YouTube一开始是一家在线交友网站。投资人真正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他们所面对的创业者能否找到可重复、可规模化的商业模式。这才是一家公司的价值所在。”
对于股权,别太贪心
有些投资人以精明和成功自居,常以获得尽量多的初创企业股权为目标。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也许会让他们的投资打水漂。若一家公司在早期阶段就被拿走大量股权,其所导致的股权结构会导致公司难以吸引后续投资人。而这些后续的投资人才是让公司扩大规模、让投资人获取丰厚回报的动力。如果创业团队所占股权过少,他们会觉得自己更像是打工仔而不是创业者,从而对业务失去兴趣。加富尔认为,“在创业初期拿走太多股权,投资人的这一着不慎也许就会导致日后的满盘皆输。每天起早贪黑工作的创业者会意识到他们的投入不能获得同等回报。如果他们离开公司重建新团队,那么你的投资将一文不值”。
“一名天使投资人在初创企业持有71%的股权,这是违反常理的,”香港草根创业社区StartupsHK的创始人凯西 刘(Casey Lau)说,我一直告诉创业者,如果投资人索要太多股权,别理会他们。过来找我,我和StartupsHK会帮你找到更靠谱也更现实的天使投资人。”
至于天使投资人从初创企业拿走多少股份才合适,这取决于公司业务所处的阶段。不过按照通行做法,这个范围一般在10%到30%之间。试想有这样两家公司:一家由富有经验、有成功经历的商业团队所经营管理,另一家除了有才气的创业者和一个好点子之外什么都没有,那么天使投资人对后者要求更多股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 上一篇:复星医药中国最成功的医药PE
- 下一篇:红杉沈南鹏相比IPO更关心L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