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懂得失败才可能成就最好的咨询师
1996年2月5日,那个年轻的香港审计师带着新婚不久的妻子被德勤正式派驻北京,带着行李来到位于丰台区方庄的住所楼下,身边披着积雪的树杈指向灰蒙蒙的天空,地上有些焦油一般的泥泞,一楼有人家传出电视的声音和黏腻的炖肉味,小区门口几个放学回家的小学生嬉闹着跑过去,后边的孩子点燃了一支鞭炮…
这一天是农历腊月十七,距春节两周不到,周锦昌打量完四周,又低头站了一会,戴上手套,招呼妻子,搬起行李箱进单元门。
18年后,回望德勤香港发布给自己的一纸任命,周锦昌仍然对那次贯穿大半个中国三个多小时的飞行旅程历历在目,也能不假思索地报出具体日期。
一方面是审计出身的背景令周锦昌对数字很敏感,但一个人记忆深刻的原因,更多时候在于自身感受。
“第一天我就想回去”,周锦昌笑了。说这句话时,他坐在昆明的一个酒店大堂里,来云南的目的是为举办德勤VC/PE高尔夫球赛十周年活动,他现在是德勤旗下成长企业市场的主管合伙人,而北京,他已经住了18年。
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周锦昌可以用平和的语气向投资中国记者讲述那段经历,他最初像德勤在中国战略这盘棋中布局的过河卒子,没留退路,从80年代开始一头扎进中国大陆市场,谈话中周锦昌无意晒出任何成就感,聊到“想当年”的挫折,总笑着带过。
可这是一次愉快的访谈,期间笑声不断。
从香港到北京
服役28年,德勤这个字眼,已经注定成为周锦昌整个人生的主旋律。在谈话期间聊起过“命运”,可显然他没能完全掌控这个本应属于自己的东西,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甚至连职业方向的选择,周锦昌都是在被身后的德勤推着走,而德勤中国在TMT/教育等领域的业务突破,也打上了很深的周氏烙印。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不久后的深圳,珠三角一带开始逐渐有一批民营加工业企业成长起来,其时已经在德勤香港操作过珠宝商,鹅肝酱等IPO公司审计项目的周锦昌开始经常穿梭于各个口岸,来大陆寻找适合德勤的市场项目。
随后就是一个顺利成章的故事,年轻的周锦昌在大陆市场上越走越远,足迹开始留在上海,沈阳,甚至一些一到晚上5点就全城停电的小城市。镜头转回三十年前,可以看见的是周锦昌在一个国产汽车厂里对着一帮老师傅们唾沫横飞,大谈西方会计准则;可以看见他独自一人跑到潍坊的民营企业里跟人开会,会议结束后双方十分茫然,因为他完全听不懂山东话,而对方也没明白这个香港小伙子反复念叨的是什么…
可是放在时代的背景下,这些困难全是插曲。
90年代的中国经济开始全面起步,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随后北京召开亚运会,WTO开始与中国接触,跨国公司开始入华,一切都令德勤意识到率先进驻大陆这个蕴含巨大潜力市场的必要性。而那个经常在这片土地上飞来飞去不在香港公司出现的周姓审计师,自然被“优先”考虑派遣。
周锦昌现在有时会调侃,说自己比香港还“早回归了一年”。但决定接受派遣,他不是没有挣扎,“我甚至还没结婚啊!”
事实上,1995年德勤便曾准备安排周锦昌到上海,当时他并没有接受。在和家人商议之后,当年12月份,周锦昌和同在德勤就职的未婚妻完成了登记和婚礼,在和公司谈好一同接受派遣的条件之后,夫妇俩人最终登上了1996年2月初的那一趟航班。
搬进方庄的外企人员公寓后,两人并不适应北京的生活环境,尽管方庄作为北京第一个规划的生活区,在当时甚至被称为北京“富人区”,但毕竟无法和香港的便利快捷相比。
“当时就觉得北京实在太大了,”周锦昌回忆道,自己和妻子是南方长大,对气候也不太适应,“还好当时足够年轻,没有别的想法,就埋头工作。”
懂得失败的咨询师
早年见证了中国大陆各地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也让周锦昌在企业成长方面有更多的经验和心得,他现在的头衔已经颇为复杂,包括德勤中国成长企业市场与服务主管合伙人,德勤中国VC/PE联盟的主管合伙人,德勤全球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TMT)执行委员会成员,AAMA亚杰商会摇篮计划导师和中国投资协会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的副会长。
一系列头衔可以大致勾勒出周锦昌现在的工作状态,他仍然经常跑在业务第一线与成长型企业和创业者们打交道,但他在德勤全球的教育,tmt等领域的业务中已经在担任核心岗位。
从一个审计师转型做到行业合伙人的跨度不可谓不大,周锦昌始终是有些被动地接受了市场和企业带给他的一个个转型契机,但幸运的是,付出了心血后他做的不错。
1996年刚走进北京办公室的周锦昌就接到了一个令人感到有些“新鲜”的案子:一个北京人将他前一年在美国设立的科技公司搬回中国,这个和周锦昌年龄相仿的海归小伙子直接跑到德勤北京的办公室,要求接受这家国际知名机构的审计服务。
这个小伙叫田溯宁,他带给德勤的这家当时看来不起眼的公司客户名为“亚信股份”,也就是后来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的中国高科技企业亚信科技。
从那时起,时任项目高级经理的周锦昌就开始一心扑在亚信这个项目上,三年后,亚信科技正式启动IPO,周锦昌也开始没日没夜地泡在报表里。现在回忆起来,这个项目带给他的除了荣誉之外,也有遗憾。1999年9月周锦昌的妻子分娩,但在这前后半年多的时间里,周锦昌对家庭的记忆竟然是一片空白,“现在跟我老婆聊,完全想不起来孩子最初几个月的成长经历。”
周锦昌的事业正式迎来第一个快速上升期,几年之后,他又操办了新东方的上市项目。这两个案子分别是中国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科技公司和第一家教育公司。此后,周锦昌就成为了德勤中国在TMT和教育行业一块响当当的招牌。“新东方做完之后有很多人找我们,想要借鉴包括教育行业对VIE结构的处理方式等经验和技巧。”
“我很感谢审计出身这个背景,给了我很多机会接触不同的企业”。在他看来,审计出身的人后期转型咨询是最理想的,只有见得足够多,才能慢慢学会专注。
周锦昌现在很清楚自己定位,一个见过、懂得失败的人,所以才可能是一个最好的咨询师。
“咨询师不是名牌大学的mba就一定好,我个人认为,这个行业太年轻很难做,老头有老头的好处,他不见得知道怎样成功,但他可以告诉你我见过什么人失败,懂失败比懂成功重要。”
“对吧?”他笑着说。
- 上一篇:收购兼并成市值跳升魔法
- 下一篇:PE争抢医疗项目 淡出基础医疗转向细分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