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私募股权培训班
课程内容
您当前位置:北京大学私募股权培训班|PE班|PE培训班---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北京招生办 >> 课程汇总 >> 私募活动 >> 浏览文章

高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情况透视

70.9%、74.7%、77.8%,3年来,高校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获奖数量占通用项目总数的比例不断增加。对于这不断攀升的数字,我们除了感到欢欣鼓舞,也试图从中读出更多。
历史新高背后是高校科研实力的整体提升
事实上,近5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总数基本呈逐年减少趋势。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奖励总数再次压缩到300项以内,今年更进一步减少到279项。“压缩数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周静看来,获奖比例不断提高的背后,是我国高校科研实力的整体提升。这种提升,从获奖项目上有迹可循。
“过去往往认为高校的强项在理论研究,如今在强调应用成果的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上,高校获奖数量也有了显著提高,分别达到80.9%和80.3%,而前几年基本在70%左右。”周静介绍说,“这说明近年来高校在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改革已初见成效,高校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创新主力军。”
从高校类型看,不同类型的院校均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周静告诉记者,近几年,获奖总数排名前三的基本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充分体现了国内顶尖大学的优势。记者同时发现,在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行业特色院校和地方高校则表现不俗。2015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中,地方院校为15所,占总数67所的22.3%。2016年,地方院校为19所,占总数75所的25.3%。“这说明,我国各类高等院校的定位及发展特色进一步清晰。”周静说。
“国家急需、群众急盼的就是我们要研究的”
在数量之外,高校获奖的研究成果内容又透露出什么信息呢?
浏览长长的奖励公报不难发现,许多研究项目正中当下社会关切的焦点。“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动物源食品中主要兽药残留物高效检测关键技术”“清洁能源研究”“消化道肿瘤研究”……农业、环境、食品安全、生命健康等领域的研究似乎比以往更多。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关于民生的项目越来越多,这个趋势是存在的。它符合现阶段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并且今后一段时间可能还会继续。”
在一度被雾霾笼罩的京城,“浙江大学清洁能源创新团队”负责人倪明江成了媒体记者采访的焦点。在华中农业大学,袁宗辉及其团队为维护食品安全努力着。袁宗辉告诉记者:“国家急需、群众急盼的就是我们要研究的。”
当然,高校所做的远不止于此。以移动4G、北斗导航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扭转了我国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重塑了世界产业格局。其中,大都可见高校的身影。
支撑硕果的是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
是什么支撑高校科研工作取得累累硕果?归根到底答案是人。
倪明江告诉记者,团队研究是中国高校的一种特色模式,可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做重大科研项目。他所在的团队有固定人员50余人,研究生近500人。在他看来,不断地有新生力量加入,形成科研梯队,正是高校进行科技创新的优势所在。
倪明江说,他的团队依托的国家协同创新中心,是近年来国家为促进高校和企业深度合作而组建的,吸纳了4家大型电力企业参与。“还有成果转化,浙江大学的政策是科研成果转化收益的70%归团队或个人。这对科研工作者也有激励作用。”倪明江说。
在科研队伍中,还有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女性。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授予女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中,有15个项目由女性领导。因研发我国首艘海洋无人测量艇获得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上海大学教师谢少荣告诉记者,女性特有的耐心、细致、坚韧在科研工作中具有独特优势。
“科技奖励体现了政府对优秀科研人员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激励。”周静表示,“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高校科研工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应着力改善科研环境,更加注重发挥青年人的作用。”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