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募股权投资:威海企业融资新风向
有了私募股权投资的有力支撑,华东数控在6年的时间里,完成了由资不抵债到通过自主创新占领行业制高点、成功实现上市的跨越式发展。(记者 高伟希 摄)
本报记者 车亭
3月中旬,我市将举行一次私募股权投资招商活动。春节过后,市经济合作局副局长郭良田与市金融上市办副主任王友红就一直在为这件事忙碌:他们要分头联系本地企业和国内创业风险投资公司。
一边是寻求投资项目的投资者,一边是急需发展资金的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寻找一条捷径将双方成功对接,是市经济合作局今年招商活动的第一大任务。
私募股权投资是我市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探寻的一条吸引投资、解决企业融资难的新路。在这条新路上,威海企业能否搭上“顺风车”?在采访和探讨私募股权投资蕴藏机遇的过程中,记者努力为威海企业提供思考、寻求答案。
金融危机下企业融资新机遇
私募股权投融资并非新生事物。私募股权投资(英文简称PE)简单的概念是,创业风险投资机构通过私募的方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在世界经济领域,私募股权投资是仅次于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上市的重要融资手段,尤其对于很多正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来说,它们往往缺乏资产抵押很难从银行贷款,上市又不够条件,通过私募股权得到投资显得至关重要。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私募股权投融资再度引起企业家们的关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1月底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全球商界领袖更是对当前经济形势下私募股权投资的重要作用给予了极大关注。
哈佛大学教授、国际著名风险投资专家乔希·勒纳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次贷危机爆发后,世界上不少银行开始紧缩贷款,这也让很多中小企业获取贷款的难度加大。银行的惜贷行为给私募股权投资融资提供了发展机遇,尤其在中国,今年的发展空间更是巨大。
作为国际私募股权投融资研究领域的权威,乔希·勒纳的观点,在全球经济领袖中颇具代表性。
即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国际创业风险投资巨头也始终没有放弃在中国的投资。
去年10月,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了第二轮私募融资,募资额1650万美元。当月,瑞典殷拓集团还出资8000多万美元投资湖南老百姓大药房,这也是近年来医药零售业引进的最大一笔境外资本。
去年11月,全球最大的投资公司美国凯雷集团宣布,向中国的一家民办教育公司北京昊月教育集团投资5000万美元。
据统计,2008年国际私募基金仅在中国大陆新筹集资金达到133.96亿美元,同比上升8.2%。单是凯雷亚洲增长基金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就达到2亿美元。
在国内,风险创业投资机构更是应时而动。
赵令欢,弘毅投资有限公司总裁。作为国内PE巨头,弘毅投资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管理的基金规模已超过55亿人民币,一举将金融、建材、医药、工程机械、消费品、连锁服务等行业的重量级企业揽入怀中。
赵令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的经济形势,正是风险创业投资机构最能够发挥作用的时候。“现在中小企业要跟银行贷款也不是特别容易,而这个时候我们手上还有钱,我们恰恰是可以把钱放到需要过冬的企业。”
事实证明,私募股权投资在给风险创业投资机构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更助推了被投资企业的发展:2007年全球上市融资的203家企业中,40%都是有创投和私募投资支持的企业。在中国,新浪、网易、腾讯、盛大、蒙牛、无锡尚德、阿里巴巴这些最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无一不是靠私募股权投资成长壮大起来的。
20家风投机构将来威“相亲”
用简单直观的表述,风投机构私募股权投资的运作模式为:选项目———注入资金———推动企业上市———投资换股权———三年后转让股权退出———寻找新的投资项目。
所以说,私募股权投资与一般的企业招商有着本质的区别:私募股权投资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更带来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助推企业上市。
对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而言,私募股权投资则是一种战略投资,它需要换回超值的投资回报。当然,这种投资在获取高额回报之前,也具有高风险性———即被投资企业一旦没有达到发展预期,风投机构的投资将付之东流。
正是因为投资的高风险,使得风投机构对投资企业或项目的选择非常严格,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企业有上市的愿望而且具备上市的可能。只有企业上市后,风投机构才能够将股权进行转让,从而获取数倍于投资的高额回报。
当前,国内外风险创业投资机构普遍看好的投资方向,主要是国家政策鼓励扶持的、高成长性、高科技含量的产业,尤其以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为主。
“威海有一批适合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做大的企业,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走私募股权融资之路是这些企业走出困境、早日实现上市目标的最好选择。”王友红说。
在王友红看来,金融危机为私募股权投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方面,银行放贷门槛提高,堵住了部分负债率较高企业的贷款之路;另一方面,私募股权投资为企业开通了更为便捷、财务成本更低的融资新渠道,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渠道让企业上市之路更加畅通。
“风投机构大都具备丰富的企业管理和运作上市经验,他们在投资后会更加关注企业的发展,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人才,有效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王友红认为,这是风投机构给企业带来的一笔不可估量的无形投资。
大量事实证明,风险创业投资对高新技术发展、对加速科技产业化进程与升级、对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中小型科技企业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正是认识到了私募股权投资的好处,我市泓淋电子、新北洋、威海港等企业都已引进了这种新投资方式。
为了给企业打通私募股权融资的通道,市经济合作局与金融上市办决定开展一次私募股权招商活动。活动已筛选邀请了国内20多家有实力的风投机构,来威与相关企业进行对接。其中包括山东省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创新投资集团等实力雄厚的风投机构。
华东数控的股权融资之路
在威海,不乏通过私募股权走向成功的企业范例———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正是因为有了私募股权投资的有力支撑,华东数控在6年的时间里,完成了由资不抵债到通过自主创新占领行业制高点、成功实现上市的跨越式发展。
2001年,华东数控的前身———威海机床厂完成改制后,面对当时机床行业举步维艰的经营困局,当家人汤世贤敏锐地捕捉到机床行业的发展方向———数控机床。然而,身背着改制后高达90%的负债率,银行贷款之路被堵,向新目标迈进的华东数控受到资金的巨大障碍。
此时,四处寻找投资人的汤世贤与山东省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省高新投)进行了接触。了解了企业发展规划、看到了企业较好的发展前景,省高新投开始了投资的第一步:尝试性地借款500万,用于企业数控机床的研发。与此同时,省高新投对企业提出了投资的3个设定条件:成立新公司;五连轴数控系统研发成功并申报版权;生产出相关数控机床产品。
有了500万元的资金支持,华东数控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完成了省高新投的所有设定条件。
看到了企业的发展潜力,2003年6月,省高新投将500万元借款转为投资,并追加1000万元投资。这笔投资让华东数控如虎添翼,企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6年9月,华东数控完成股份制改造后,省高新投再度追加1290多万元投资,并将所有投资全部转为企业股权。
此时的省高新投开始关注企业的内部管理,全力助推企业上市。他们派出有着丰富上市资本运作经验的李田博士,帮助企业规范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上市扫清障碍。
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财物总监、董事会秘书王明山,经历了企业与省高新投私募股权投资合作的整个过程。“没有与省高新投的合作,就没有今天的华东数控。”王明山深有感触地说,一直到企业上市之前,华东数控都处在成长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在企业不具备贷款条件的情况下,是私募股权投资给企业注入了发展动力。
即便是华东数控在上市的前期,企业仍面临着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于是,威海顺迪担保公司又以私募股权投资的方式,注入5000万元资金换取1000万股的股权。王明山说,这笔资金,成为2008年6月企业挂牌上市前发展的主要支撑。
如今,华东数控股票价格已达21元多,如果以现在的市值计算,省高新投在3年后转让股权退出时,将获取近20倍的高额投资回报。何况,无论是自主创新能力还是在行业内的发展态势,华东数控还在不断提升。
“投资者赚取的是风险投资的高额回报,而企业获得的则是长远发展的能力。”王明山说。
走新路亟须破除思想障碍
应该说,华东数控的私募股权投资之路,对威海一些中小企业具备足够的说服力。
“不少风投机构对投资威海企业表示了强烈的意愿,与之相比,威海企业的反应则显得迟缓。”王友红说。
既然私募股权投资会给企业带来种种好处,那么威海企业缘何迟迟不肯攀“高枝”?
从事金融上市工作多年,王友红与企业有着广泛深入的接触,他认为,制约着威海企业私募股权投资之路的最大障碍,仍是思想认识问题———
胆子小,不善于接受新事物。这些企业也缺发展资金,但融资渠道单一,只想靠自身资本积累或银行贷款来稳步发展,而没有认识到要通过资本市场运作来做大做强企业。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股权形式单一,又不愿让别人来参与企业管理。这类企业认识到私募股权融资的好处,但又不希望过多地转让股权。说到底,是不甘心让别人从自己的收益中收获高额回报。
守摊子的保守思想。这类企业不愁资金,但“小富即安、小富即满”,只想守住现有的发展成绩,没有做大企业的愿望。他们手里既不缺钱,又不需要大投资,当然没有必要接受他人的投资。王友红说,目前,威海更多企业属于这一类。
上述三种思想观念,目前广泛存在于威海企业中。王友红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亟须走出认识误区,破除思想障碍,积极与风险投资机构进行接触,谋求更广阔领域的合作。
王明山认为,企业发展应有自己的长远目标,不能小富即安。当企业在创业初期或成长期遇到资金瓶颈时,风投机构不仅可以给企业注入资金,还可以其高端人才、先进管理理念以及信息、技术等,最终引导企业成功上市。他建议,威海具备上市条件且欲上市的企业,都应选择私募股权投资之路来做大做强。
面对新机遇,威海企业不应继续观望。
何谓私募股权投资?
从投资方式的角度看,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Equity,简称PE)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通俗的讲,就是寻找优秀的高成长性的未上市企业,注资其中,获得其一定比例的股份,推动企业发展、上市,此后通过转让股权获利。而广义的PE为涵盖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前各阶段的权益投资。即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展期、成熟期和Pre-IPO(IPO前)各个时期企业所进行的投资。狭义的PE是指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主要是指创业投资后期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而这其中并购基金和夹层资本在资金规模上占最大的一部分。
PE最早起源于美国。1976年,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的三名投资银行家合伙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KKR,专门从事并购业务,这是最早的PE公司。迄今,全球已有数千家PE公司,KKR公司、凯雷投资集团和黑石集团,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从类型上看,私募股权基金通常包括创业投资基金、并购投资基金、过桥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投资包括种子期和成长期的企业;并购投资基金投资于扩展期企业的直接投资和参与管理层收购;过桥基金则投资于过渡企业或上市前的企业。
私募股权基金一般来说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在资金募集上,主要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或个人募集,它的销售和赎回都是基金管理人通过私下与投资者协商进行的。二是多采取权益型投资方式,绝少涉及债权投资。PE投资机构也因此对被投资企业的决策管理享有一定的表决权。反映在投资工具上,多采用普通股或者可转让优先股,以及可转债的工具形式。PE一般比较偏向于已形成一定规模和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型企业。三是PE退出渠道多样化。在美国,PE退出的渠道通常有三种:第一,所投资的非上市公司在创业板上市,PE通过股票的抛售而退出。这种退出方式,可以让私募股权基金获得10倍甚至10倍以上的收益;第二,所投资的公司没有获得上市,PE如果想退出,可以将股权转让给第三方企业,获得的收益通常在3倍以上;第三,转给所投资公司内部的管理层。
- 上一篇:私募股权投资的浙江路径
- 下一篇:私募股权基金能否缓解企业融资难题?